首届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论坛 - 硫系玻璃 | 宁波大学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
学术会议通知
首页 > 学术会议通知
首届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论坛
作者: irglass 时间: 2023-02-14 浏览:2,443 次

 

会议时间:2023年5月12-14日

会议地点:中国 长沙

会议官网:(点击文后阅读原文)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QYJC2022.html

会议简介

     科学发展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光子学及光子技术作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呈现出前沿探索深入、多学科交叉融合及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发展态势,且正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红外与激光工程》作为我国光学工程及光电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历经50载,与我国光学工程事业的发展共同成长,充分展示了我国老中青科学家团队在光学与光电领域取得的工作进展和喜人成果。

      值此《红外与激光工程》创刊50周年之际,我刊联合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组织“首届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论坛”,旨在打造一个探讨光学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成果的交流平台,推动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 湖南省光学学会

  • 《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协办单位:

  • 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

支持单位:

  • 长沙市科学技术协会

联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一研究所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中北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微光夜视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工程与装备分会

参展企业:

  • 上海尔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 赋同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 灵动智能光学公司

  • 长沙麓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大会共主席:

  • 于起峰 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 潘建伟 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王立军 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房建成 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黄 如 院士,东南大学

  • 王建宇 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范国滨 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戴琼海 院士,清华大学

  • 崔铁军 院士,东南大学

  • 罗先刚 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大会副主席(音序,更新中):

  •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 陈金宝,国防科技大学

  • 胡昌华,火箭军工程大学

  • 胡以华,国防科技大学

  • 蒋亚东,电子科技大学

  • 吕志伟,河北工业大学

  • 饶长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苏建忠,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孙洪波,清华大学

  • 邾继贵,天津大学

  • 祝连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执行主席:

  • 周 朴,国防科技大学

组织委员会(音序,更新中):

  • 雷李华,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冷进勇,国防科技大学

  • 孟庆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孟祥涛,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王雨雷,河北工业大学

  • 吴海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 杨小冈,火箭军工程大学

  • 尤 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郑永秋,中北大学

  •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大会报告

于起峰 院士

国防科技大学

 

柔性相机网络方法与系统及其应用

 

潘建伟 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量子革命

 

陆延青

南京大学

 

液晶平面光学技术研究

 

孙洪波

清华大学

 

非线性激光特种制造研究进展

 

专家讲堂

计算光学——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讲座内容:

1. 计算成像的起源

2. 计算成像的定义、内涵与体系

3. 计算成像技术的现状

4. 计算成像的应用

5. 计算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

 

光学工程学科三类高质量论文——周 朴(国防科技大学)

 

讲座内容:

1. 正确对待科技论文

2. 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

3.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

4. 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

5. 总结与展望

 

研讨议题

专题1:激光前沿与技术应用

 

专题主席:

周 朴,国防科技大学

林学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胡明列,天津大学

白振旭,河北工业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管迎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晓辉,陕西师范大学

李晓炜,北京理工大学

罗智超,华南师范大学

牟成博,上海大学

盛 泉,天津大学

宋贺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吴 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许将明,国防科技大学

郑永秋,中北大学

朱智涵,哈尔滨理工大学

 

专题秘书:

叶 俊,国防科技大学

翟远征,《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邀请报告列表(音序,更新中):

  • 白振旭(河北工业大学)——高功率高相干金刚石激光技术研究

  • 方红华(清华大学)——激光加工量子色心

  • 付时尧(北京理工大学)——激光光场多维调控技术

  • 林学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高功率脉冲激光器及清洗

  • 刘伟伟(南开大学)——基于飞秒激光成丝的超强太赫兹脉冲产生方法

  • 宋立军(湖南大学)——时域调制的激光模式对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调控

  • 王 冰(北京工业大学)——超快激光微纳加工与智能制造

  • 王 聪(中南大学)——增透微纳结构的设计及其超快激光制造方法研究

  • 王雨雷(河北工业大学)——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激光组束技术研究

  • 吴 东(中国科技大学)——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及应用研究

  • 谢国强(上海交通大学)——中红外SESAM及3μm光纤超快激光研究 

  • 徐淮良(吉林大学)——空气激光及相关光谱技术进展

  • 张向宇(北京理工大学)——激光制造功能梯度点阵材料的设计和性能研究

  • 赵树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航空复合材料激光精密去除工艺研究

  • 周 朴(国防科技大学)——激光相干合成技术:进展和趋势

  • 朱 涛(重庆大学)——波长自适应窄线宽激光技术及应用

  • 朱江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0W全固态飞秒激光再生放大技术

  • 朱智涵(哈尔滨理工大学)——高阶矢量激光光场调控与非线性光学

专题2:先进成像技术

 

专题主席: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杨小冈,火箭军工程大学

朱   猛,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田   震,天津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蔡   伟,火箭军工程大学

曹   汛,南京大学

冯世杰,南京理工大学

韩   静,南京理工大学

胡浩丰,天津大学

李   璋,国防科技大学

李亚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书信,兵器工业集团第209研究所

穆廷魁,西安交通大学

苏   娟,火箭军工程大学

王   军,电子科技大学

张启灿,四川大学

张诗按,华东师范大学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

赵永强,西北工业大学

 

专题秘书:

李 灿,国防科技大学

刘兴旺,《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邀请报告列表(音序,更新中):

  • 陈 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快光电成像与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 陈子阳(华侨大学)——基于数字全息技术的单帧定量复场成像

  • 范 飞(南开大学)——基于液晶超表面的太赫兹主动波束偏折

  • 冯世杰(南京理工大学)——当人工智能遇上结构光三维成像

  • 韩 静(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和数据关联建模的散斑相关成像方法

  • 胡 岩(南京理工大学)——实时高精度结构光三维测量与成像方法及其应用

  • 胡浩丰(天津大学)——偏振去散射成像技术及应用

  • 李加基(南京理工大学)——基于非干涉三维合成孔径的光强传输衍射层析显微

  • 李亚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多维多域抗有源干扰技术

  • 李兆熠(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面阵探测器搜索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刘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散射环境中偏振特性的获取、解译和成像

  • 卢瑞涛(火箭军工程大学)——飞行器空地图像目标鲁棒跟踪技术

  • 穆廷魁(西安交通大学)——偏振光谱图像实时获取及智能解译

  • 尚 洋(国防科技大学)——图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申俊飞(四川大学)——多维感知计算医疗成像

  • 檀 韬(澳门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在乳腺成像的应用

  • 王 军(电子科技大学)——有机近红外探测及成像技术

  • 王博文(南京理工大学)——基于编码孔径的远场超分辨成像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

  • 王亚军(四川大学)——复杂场景高速高精度三维测量

  • 许 全(天津大学)——基于近场扫描成像系统的太赫兹功能器件研究

  • 杨玉平(中央民族大学)——太赫兹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 张韶辉(北京理工大学)——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系统中可编程照明阵列位姿矫正研究

  • 张诗按(华东师范大学)——压缩超快成像基础研究及应用

  •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条纹投影高精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

  • 赵双易(重庆大学)——基于金属卤化物的高分辨柔性X射线闪烁体成像研究

  • 赵永强(西北工业大学)——基于红外偏振视觉的目标检测跟踪技术

专题3:新型光学材料与光学器件

 

专题主席:

戴世勋,宁波大学

苏良碧,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王鹏飞,哈尔滨工程大学

臧志刚,重庆大学

顾有林,国防科技大学

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董国平,华南理工大学

甘雪涛,西北工业大学

郭春雨,深圳大学

郭海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 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廖梅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齐红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秦冠仕,吉林大学

杨绪勇,上海大学

杨再兴,山东大学

 

专题秘书:

张雨秋,国防科技大学

王红琨,《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邀请报告列表(音序,更新中):

  • 戴世勋(宁波大学)——新型声光硫系玻璃研究

  • 董国平(华南理工大学)——光功能复合玻璃光纤研究

  • 顾有林(国防科技大学)——生物消光材料研究进展

  • 郭春雨(深圳大学)——中红外高功率超快光纤激光器研究

  • 郭海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面向中红外全光纤激光应用的红外软玻璃光纤光栅研究

  • 李 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激光陶瓷的研究进展与面临的问题

  • 廖梅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非线性调控的特种光纤及其应用研究

  • 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特种光学薄膜器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钱庆凯(重庆大学)——低维材料激子荧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 秦冠仕(吉林大学)——新型氟碲酸盐玻璃光纤及其应用

  • 瞿俊伶(西北工业大学)——胶体量子点红外发光二极管

  • 王 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尺寸长籽晶DKDP晶体研制进展

  • 王 笑(湖南大学)——低维半导体界面构筑与载流子性能调控

  • 王鹏飞(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红外氟化物玻璃材料及光纤激光器最新研究进展

  • 王玄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石墨烯消光材料研究进展

  • 杨绪勇(上海大学)——量子点发光材料与器件

  • 杨再兴(山东大学)——自驱动光电探测器件的构筑及性能调控

  • 袁小明(中南大学)——低维纳米光电半导体阵列设计、生长及应用

  • 张 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基于等离子体电极的高平均功率电光开关技术

  • 朱志宏(国防科技大学)——纳米尺度下二维材料的发光特性与调控研究

专题4:现代精密光学设计、加工与检测

 

专题主席:

谭中奇,国防科技大学

吴仍茂,浙江大学

王孝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雷李华,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张晨钟,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 朋,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善勇,国防科技大学

邓 晓,同济大学

高志山,南京理工大学

孔 明,中国计量大学

马耀光,浙江大学

孟祥涛,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孟庆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亓 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孙国燕,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王永刚,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魏朝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

杨晓飞,苏州大学

张 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朱 钧,清华大学

 

专题秘书:

龚秋成,国防科技大学

刘燕荣,《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邀请报告列表(音序,更新中):

  • 邓 晓(同济大学)——自溯源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 范 斌(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先进光学制造技术

  • 国成立(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非球面波前检测在消费电子类镜头开发中的应用

  • 侯 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超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技术进展及挑战

  • 胡 皓(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复杂曲面金属反射镜超精密制造技术

  • 黄 鹤(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白光干涉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光学微纳米结构制备与表面超精密加工的形貌表征:原理,优势与应用案例

  •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超表面全息设计与光场调控

  • 孔 明(中国计量大学)——高精密曲面测量技术

  • 柳 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精度光学检测技术在新型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

  • 马冬林(华中科技大学)——基于Ray Mapping的自由曲面光学设计方法及应用

  • 毛祥龙(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金属自由曲面光学成像技术

  • 孟庆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自由曲面在光学系统低误差敏感度设计中的应用

  • 孟祥涛(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空间环境下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与应变测量技术

  • 石 峰(国防科技大学)——极端性能光学自由曲面控形控性超精密制造技术

  • 孙国燕(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作用在光学元件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 谭中奇(国防科技大学)——小口径亚埃级光学表面特性研究

  • 万嵩林(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口径光学复杂曲面机器人超精密抛光技术

  • 王 朋(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硫系玻璃超精密加工及表面疵病控制技术

  • 王国燕(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大口径空间红外透镜高效制造技术

  • 王建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稳定激光及其在精密测量中的典型应用

  • 王孝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口径碳化硅光学非球面高效高精度制造技术

  • 王永刚(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大口径反射镜高效组合加工技术

  • 魏朝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吴仍茂(浙江大学)——一种基于自由曲面及体全息光束调控的AR近眼显示

  • 夏新星(上海大学)——基于全息光学元件的增强现实近眼显示技术

  • 闫 浩(上海交通大学)——基于全息的的三维形貌与变形测量技术与应用

  • 闫力松(华中科技大学)——绝对检测在超精密光学元件制造中的应用

  • 尤 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面向生化检测的太赫兹光谱传感研究

  • 于 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线阵图像识别的高性能角位移测量技术

  • 于清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棋盘式成像仪的设计与应用展望

  • 袁 群(南京理工大学)——微结构三维形貌的低相干显微干涉检测技术

  • 张 鑫(季华实验室)——基于CGH的斜轴自由曲面三反光学系统装调技术

  • 张 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编码孔径的实时高光谱偏振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张超凡(国防科技大学)——微区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及应用

  • 张晨钟(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广域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及应用

  • 张文喜(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全视场外差干涉精密测量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张效栋(天津大学)——自由曲面光学系统制造及检测技术

  • 赵清亮(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由曲面超精密磨削加工与原位检测技术

  • 周 平(大连理工大学)——聚氨酯抛光工具力学特性及其对抛光去除稳定性的影

专题5:光量子信息前沿技术

 

专题主席:

贾晓军,山西大学

张利剑,南京大学

项国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戴佳钰,国防科技大学

何琼毅,北京大学

荆杰泰,华东师范大学

刘 进,中山大学

任希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 琴,南京邮电大学

肖光宗,国防科技大学

张 沛,西安交通大学

 

专题秘书:

刘 博,国防科技大学

付 宁,《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邀请报告列表(音序,更新中):

  • 陈丽清(华东师范大学)——基于光-原子混合体系的量子精密测量

  • 邓光伟(电子科技大学)——基于光力系统的声学量子态探测与应用

  • 龚彦晓(南京大学)——基于铌酸锂的纠缠光子产生和源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

  • 郭学石(天津大学)——基于光纤非线性的连续变量量子光源

  • 侯志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参数光量子精密测量

  • 景 辉(湖南师范大学)——量子非互易性:新认知,新应用

  • 刘伟涛(国防科技大学)——二阶关联在成像及测量中的应用

  • 任希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集成量子纠缠光源

  • 尚江伟(北京理工大学)——Direct parameter estimation via quantum reservoirs

  • 申 恒(山西大学)——基于原子自旋压缩的量子精密测量

  • 孙宝清(山东大学)——基于非定域关联的全息成像技术

  • 王 琴(南京邮电大学)——机器学习赋能量子保密通信系统

  • 王大伟(浙江大学)——超辐射晶格量子模拟

  • 项 玉(北京大学)——远程制备非高斯量子态及其特性研究

  • 肖光宗(国防科技大学)——有源悬浮腔光力系统研究进展

  • 薛 鹏(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非厄米光量子行走的实验及应用

  • 喻 颖(中山大学)——GaAs基自组织量子点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及其新型光发射器件研究

  • 张 沛(西安交通大学)——High-dimensional quantum steering with multi-measurement settings

  • 张 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Bell不等式检验与量子信息处理

专题6:智能光学与光子学

 

专题主席:

曹良才,清华大学

韦小明,华南理工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何赟泽,湖南大学

刘志海,哈尔滨工程大学

蒲国庆,上海交通大学

王丹石,北京邮电大学

 

专题秘书:

李 俊,国防科技大学

刘兴旺,《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邀请报告列表(音序,更新中):

  • 柏 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物理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智能光学显微成像 

  • 封晓华(之江实验室)——Intelligent light field photography for super 3D vision

  • 何赟泽(湖南大学)——激光联动扫描三维热成像检测技术

  • 胡跃强(湖南大学)——全介质超构表面-从光场调控到光子计算

  •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基于超表面的并行光微分运算

  • 刘志海(哈尔滨工程大学)——面向类脑计算的纤维集成光子器件

  • 彭志勇(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面向非合作场景的先进光学成像探测需求浅析

  • 蒲国庆(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超快激光器

  • 司徒国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物理增强的深度神经网络及其在计算光学成像中的若干应用

  • 杨 青(浙江大学)——光场编码多模光纤纳米成像

  • 袁 鑫(西湖大学)——单曝光压缩成像:原理、理论、算法和应用

  • 张 民(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计算: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光纤非线性动力学建模

  • 周新星(湖南师范大学)——Exotic photonic spin Hall effect from a chiral interface

  •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深度学习赋能高速结构光投影三维成像

投稿指南

  • 投稿网址:(新一轮征文开启,欢迎本领域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积极投稿)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QYJC2022.html

  • 投稿要求: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审稿周期一般为2-3周左右。录用通知按照投稿时间先后顺序陆续发送,以邮件形式发送至通信作者邮箱。

 

中文稿件:中文稿件投稿时,需在会议网站上直接提交稿件全文。中文稿件通过审稿后,择优推荐至《红外与激光工程》正刊发表。

 

英文稿件:英文稿件投稿时,需先在会议网站上先提交英文摘要(不少于500单词),摘要审稿通过后,择优推荐到PhotoniX(SCI)期刊或SPIE会议论文集(EI)发表。

 

若不发表文章,只申请做口头或张贴交流,请提交摘要和个人简介信息,并在投稿系统的期刊上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 截稿日期:

2023年3月31日

会议注册

  • 注册网址:(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

    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QYJC2022.html

  • 会议费:

2806元/人,学生可享优惠:1606/人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优选电子发票,发票定向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纸票和专票出票周期较长)。

 

  •  付款方式:

① 优选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可关联发票信息,票务快捷)

② 汇款转账:汇款时请务必注明“QYJC+姓名”,以便核对。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 特别提示:

1.注册时的分会场选择仅用于组委会预估专题分会规模,注册人届时可自由参加任何分会

2.会议费不含论文出版费,中文稿件出版费由期刊收取,英文稿件出版费由组委会代收

3.会议费不含住宿费,住宿费请与酒店结算

4.如果您计划先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沟通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5.参选优秀论文奖的代表,须本人为第一作者,付费注册并亲自进行报告

支持期刊

《红外与激光工程》(EI)

PhotoniX(SCI)

SPIE会议论文集(EI)

会议地点

长沙世纪金源大饭店(长沙市开福区金泰路199号)

组委会联系人

吴    迪,编辑部

022-58168520

wudi@csoe.org.cn

刘兴旺,编辑部

022-58168885

liuxingwang@csoe.org.cn

王红琨,编辑部

022-58168884

3862626@qq.com